江蘇是制造業大省,工業總產值連續6年位居全國第一,8大主要工業行業有6個達到萬億元級以上規模;全省共有中小企業203萬家,規模以上工業企業4.7萬家,超百億元工業企業120家,規模以上工業企業、中小企業數均居全國首位。在近年來經濟面臨下行壓力的背景下,江蘇金融業是如何持續發力支持當地制造業的?帶著這個問題,記者采訪了中國人民銀行南京分行相關負責人。
“2016年,人行南京分行系統面對錯綜復雜的內外部經濟金融環境,認真執行穩健貨幣政策,積極推動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金融支持制造業提質增效計劃全面啟動。在金融強有力的支持下,江蘇經濟總體保持平穩發展,并呈現出轉型步伐加快、結構質態向好的趨勢,全省經濟金融形勢總體平穩、穩中有好,主要指標好于周邊省份。”人行南京分行黨委書記、行長郭新明如是說。
抓好謀篇布局 提升金融扶持政策的針對性
郭新明坦言,做好制造業轉型升級的金融服務,首先需要準確把握當前面臨的困難和問題,在此基礎上提出有針對性的舉措。基于此,去年以來,人行南京分行通過座談會、季度形勢分析會、問卷調查、實地走訪等多種形式,先后針對金融支持制造業現狀、工業企業產能過剩、制造業貸款增長放緩、過剩行業信貸風險等開展專題調研,深入“問診”江蘇制造業發展面臨的困難和金融支持存在的問題。 根據多次調研情況,結合總行關于金融支持工業穩增長調結構增效益的決策部署,
2016年5月,人行南京分行正式印發了《江蘇“金融支持制造業提質增效行動計劃(2016—2020)”實施方案》,明確了江蘇銀行業機構支持制造業轉型發展的重點領域、總體目標和工作要求,提出了大力發展應收賬款融資、探索投貸聯動、擴大直接融資、加快不良處置等10項具體舉措,為銀行業機構做好制造業金融服務指明方向。在此基礎上,人行南京分行進一步推動江蘇省政府出臺了《關于金融支持制造業發展的若干意見》,通過整合銀行、證券、保險、創投、擔保、小貸等資源,優化制造業轉型升級的金融服務。
抓準關鍵環節 提升助力制造業轉型升級的有效性
制造業門類眾多,涉及面廣,金融要助推制造業轉型升級必須瞄準重點,把握關鍵。去年以來,人行南京分行圍繞江蘇制造業轉型發展方向,重點在4個方面發力。
首先是圍繞先進制造,助力創新驅動。充分利用江蘇科技金融發展基礎較好的實際,進一步完善科技金融組織體系、市場體系、扶持體系和服務體系,助力先進制造業創新發展。
截至2016年末,全省共有科技金融特色機構116家、已開業科技小貸公司79家,前三季度,全省科技活動單位貸款余額7423億元,其中高新技術企業貸款占43.2%。受此帶動,先進制造業貸款增長較快,截至2016年末,操作系統及工業軟件、新能源、智能制造裝備和新型電力裝備等貸款余額同比分別增長84.5%、26.7%、13.3%和10.2%。
其次是圍繞去產能,落實“有扶有控”。一方面,按照總行文件精神,對于過剩和落后產能中的“僵尸企業”,實施穩妥有序的信貸退出。截至2016年末,全省平板玻璃、船舶、鋼鐵和水泥等產能過剩行業貸款余額同比分別下降21.4%、22.4%、15.8%、14.2%;另一方面,對于傳統行業中優質企業和項目,積極支持其開展技術改造。
再次是圍繞“走出去”,完善金融服務。深入推進跨境業務試點,推動蘇州工業園區跨境人民幣創新業務試點擴大到全市范圍。去年1至11月,蘇州市共辦理人民幣貸款合同登記25筆,金額13.55億元;辦理股權投資基金對外直接投資備案16筆,金額60.65億元。同時,積極引導金融機構加強內外聯動,為制造業企業“走出去”提供多元化、全方位金融服務。
第四是圍繞降成本,引導利率下行。人行南京分行專門出臺了《關于降低實體經濟企業融資成本的指導意見》,通過10項具體工作措施,推動企業融資成本下行。2016年末,全省人民幣貸款加權平均利率為5.4323%,處于近年來較低水平,同比下降26個基點。
抓實金融創新 提升制造業融資來源的多樣性
一般而言,先進制造業、高新技術企業通常規模小、資產輕、抵押擔保手段不足,為此,南京分行推動江蘇金融部門進一步加強融資模式創新。
一方面是創新貸款抵質押方式。指導金融機構積極拓寬抵質押范圍,對于制造業企業,除了不動產抵押、第三方擔保等傳統的抵押擔保方式外,還大力發展應收賬款、知識產權、收益權、股權等新型抵質押方式。對于綠色制造企業和項目,還積極探索通過排污權、碳排放權質押貸款等綠色金融產品提供支持。截至2016年末,全省采用新型抵質押方式發放的制造業貸款余額582.7億元,同比增長19%。
另一方面是創新銀行資金投入模式。人行南京分行推動金融機構加大對“直接融資類”和“產業基金類”創新產品的推廣。在其推動下,江蘇銀行發起設立了30余只產業基金,總規模超過400億元;浦發銀行南京分行與無錫市政府合作成立了100億元的“無錫太湖(浦發)股權投資母基金”,擬撬動500億元左右的資金投入實體經濟領域。截至2016年末,全省投貸聯動方式發放的制造業貸款余額58.1億元,同比增長109.6%。
在此基礎上,人行南京分行引入直接債務融資創新產品。2012年以來,江蘇直接債務融資工具發行額一直位居全國第一,制造業企業也從中受益頗多。2016年,全省非金融企業累計發行各類直接債務融資工具4266.8億元,其中制造業企業發行878億元,占比達20.6%。在融資總量擴大的同時,制造業企業也得到了創新產品和模式的支持,紅豆集團在省內率先發行了0.5億元的供應鏈融資票據,沙鋼集團完成了省內首單DFI注冊。
抓牢部門合作 提升各類政策舉措的協同性
制造業轉型發展是一項系統性工程,涉及產業、財政、稅收、金融等方方面面,金融要發揮支撐作用,離不開與其他政策的相互配合。郭新明表示,2016年,南京分行重點做好三個方面的協同。
一是加強與產業主管部門的協同。江蘇產融結合有著深厚的基礎,全省銀企融資洽談活動已連續舉辦了15年,取得了豐碩的成果。去年,人行南京分行與江蘇省經信委進一步完善產融合作推進機制,構建常態化、制度化合作關系。全省上下通過公布工業投資資金需求、推薦優質項目等多種形式促成銀企對接,全年共組織各類銀企融資洽談活動160余場次,推薦融資項目6300項,涉及貸款需求超4000億元。
二是加強與財政管理部門的協同。江蘇運用財政資金撬動金融資源有著豐富的經驗,形成了較為有效的運作模式。去年,人行南京分行推動金融機構進一步借助財政資金的風險分擔和緩釋作用,擴大制造業領域信貸投入。工行南京分行以20億元財政風險緩釋資金為基礎,推出“小微創業貸”產品,截至去年末,已向3279家小微企業發放貸款124.8億元。省科技主管部門聯合10家合作銀行,基于6.5億元的省級科技貸款風險補償資金推出“蘇科貸”產品,目前已向3600余家科技型中小企業發放貸款241億元。
三是加強與其他金融管理部門的協同。人行南京分行配合江蘇省金融辦深入開展小微企業轉貸方式創新試點,研究出臺《建立小微企業轉貸基金指導意見》,降低小微制造企業“過橋”成本。截至目前,全省試點金融機構累計為9000余家小微企業辦理1.2萬筆貸款轉貸,惠及產業鏈上小微企業1萬多家。會同江蘇銀監局推動金融機構加快不良處置,去年前三季度,全省金融機構已處置核銷制造業不良貸款377億元,進一步釋放了信貸投放潛能。
(信息來源于網絡)
免責聲明:本公司網站轉載自其它媒體的文章,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公司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